您的位置: 本站首页    法律规章    正文

大学生常见法律知识普及

发布日期: 2025-10-27   浏览次数

普法教育

大学生肩负时代使命,通过接受法律教育,树立法治观念,传承和弘扬法律精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大学生是参与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在具备自身过硬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具备牢固的法律知识。

常见法律知识

消费者由于已预先付款,让渡了交易决策中的主动权,一旦商家经营状况发生变化或其本身缺乏契约精神,就会出现通过降低产品或服务质量、提高产品或服务单价、限制储值金使用范围等方式变相减损预付费金额的可能。更有甚者,可能以“分期付款”名义忽悠消费者借贷储值,或拒绝退回消费者未消费款项,或直接跑路。当上述涉嫌欺诈乃至诈骗的套路发生,消费者由于缺乏证据及商家信息,在维权中易陷入被动。

兼职“水军”发表不当言论,侵犯他人人身、财产权利,可能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情节严重的甚至可能触犯刑法,涉嫌的罪名包括网络型寻衅滋事罪、诽谤罪、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等。如果作为组织者,组织、招揽其他人员散布虚假信息,同样可能涉嫌上述犯罪,且在共同犯罪中如果起到主要作用,则要被作为主犯处理。

违章行为:如超速、闯红灯、逆行、占用应急车道等。这些行为不仅可能导致交通事故,还可能导致交通拥堵和出行不便。

驾驶陋习:如疲劳驾驶、酒驾、毒驾、使用手机等。这些行为严重影响行车安全,甚至可能导致严重事故。

车辆违法行为:如无牌无证、报废车上路、非法改装等。这些行为不仅违法,还可能对道路安全和交通秩序造成威胁。

行人和非机动车违法行为:如乱穿马路、闯红灯、骑行不戴安全帽等。这些行为不仅危及自身安全,还可能给其他交通参与者带来危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是为了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制定的法律。 2024年修订吸收了一些工作实践中定密和解密的成熟做法,包括:明确保密事项范围的确定应当遵循必要、合理原则,科学论证评估,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调整;完善定密责任人制度和定密授权机制,并对密点标注作出原则规定,进一步推动定密精准化、科学化;完善国家秘密审核制度,将定期审核修改为每年审核,并明确了未履行解密审核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法律责任,进一步压实定密机关、单位主体责任,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新修订的保密法还体现出对于保密科技创新和科技防护的重视,在总则中明确国家鼓励和支持保密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依法保护保密领域的知识产权。此次修订还明确,涉密信息系统应当按照国家保密规定和标准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应按规定检查合格方可投入使用,并定期开展风险评估。为适应当前涉密人员管理的新特点、新要求,此次修订补充细化了涉密人员基本条件、权益保障和管理要求等方面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