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进校园
大学生法制宣传教育
推进法制宣传教育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社会阶层的骨干,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班人,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将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的法制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文明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有效的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当前各高校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基本法律常识
介绍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就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矩”。懂法也就是懂得规矩,守法则防止我们的行为跑偏。
知法 学法
法律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01、学习法律知识,迈好人生第一步
人生路漫漫,打好基础是人生之旅的关键所在。现在正是同学们长身体、学知识的重要时期,学习法律知识,就知道了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从而学会分辨是非、识别善恶。
02、学习法律知识,
争做新世纪合格公民
以后社会法制将更加完备,每个人都要有较高的法律素质。只有学法懂法,才能知道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才能依法办事和维护自身权益。
03、学习法律知识,
努力成为合格接班人
依法治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唯有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才能实现我国依法治国的法制目标,保障长期稳定、经济腾飞,实现伟大复兴。
知法 学法
违法犯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型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将会受到惩罚,不同的违法犯罪将受到不同轻重的惩罚。
日常生活中许多法律都与我们密切联系《刑法》、《民法》、《教育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劳动法》等等。

2、法律与我们的
关系

刑事责任年龄
完全负刑事责任时期,即16周岁以上者,包括已满16周岁,对其触犯刑法的行为都要负刑事责任。在校大学生基本都已满16周岁,故在校大学生已具备刑事主体资格,应对自己的行为负完全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年龄
年满十八周岁的人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为人,应该独立承担完全的民事责任。未满十八周岁给他人的人身和财产造成损害,受害人就会向未成年人的父母,也就是法定监护人主张赔偿。
行政责任年龄
行政责任年龄为十四周岁,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也就是说,只要是年满十四周岁,出现了违反治安管理法的行为,就可以给予治安处罚。
3、大学生常见
犯罪行为



01、案例一:偷书1500本,不知道是犯罪
重庆某大学学生刘某3年偷书1500多本,价值3万多元。在渝中区法院审判时,称以为偷书是不良行为,不知道是犯罪。被以盗窃罪判处3年有期徒刑。
02、案例二:嫉妒、侥幸心理
某学院一男生,家境贫寒,同寝室一同学却很有钱,心生嫉妒,想劫富济贫。在得知寝室同学银行卡密码后,趁同学不在寝室之机,将银行卡盗窃。知道取款机有摄像头,于是戴上帽子和大口罩,蒙面取款1500元。仅两天,警方就将其作为重大嫌疑,拘留逮捕,并送交检察院追究其盗窃罪刑事责任。
01、案例一:持刀抢劫,以为玩笑
某校两个学生晚上外出喝酒,喝了一些啤酒后往回走,觉得不兴,还想再喝,但身上已经没有钱。其中一学生就拿出随身带的一把水果刀,挡住路边一骑车路过的人,说:给点钱喝酒。那人说没有钱,两人便让其离开。后那人报警,警察将还在外面游荡的两人抓获。事后两人称,跟他要点酒钱,没有钱就算了,当是开玩笑。
02、案例二:酒后抢劫
四川大学某学院两个即将毕业的学生孙某和辛某,外出喝酒后,两人比谁胆子大。孙某问辛某敢不敢抢出租车,辛某说:有什么不敢,不信我抢个给你看看。于是随手招停一辆出租车,拿出身上一把小水果刀对着司机,说:拿50元钱来。司机赶紧给了其50元后驾车离开并报警。辛某还在向孙某炫耀自己胆量时,被警察当场抓获。后二人被控抢劫罪。经查二人家境极好。




01、案例一:体院学生踢死人
校园社会化现象日趋明显,一些治安案件、危及大学生人身财产案件,诱发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等在高校大学生中也时有发生,加强对大学生安全防范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成都体院两个大二学生,从租住房骑电瓶车上学的路上,在高升桥路口,与好又多一男员工发生擦挂、争吵。二人随即下车,一人飞起一脚踢向该男子,另一人在该男子没倒地前又踢一脚。两人随即骑电瓶车去学校。该人当场死亡。警察根据天网信息,3小时即在教室抓获了两人。两人听说刚打倒的人已经死亡,随即瘫软在地,嚎啕大哭。
02、案例二:酗酒伤人
某学院学生谢某与几个老乡同学喝酒后,因一小事与另一老乡同学发生推搡。谢某借着酒劲,掏出钥匙串上面的一把刀刃仅3厘米长的水果刀刺向同学,刚好刺在心脏。该同学送到医院时已经死亡。谢某被以故意伤害罪判刑8年。


01、案例一:马加爵杀人案
云南大学大二学生马加爵,仅仅因为四位同学怀疑其打牌作弊,说其性格古怪,便购买了石工锤,在寝室分别将四位同学杀死,将尸体藏匿在柜子里。然后逃逸至三亚被通缉抓获。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其死刑。
02、案例二:令人震惊的药家鑫案
药家鑫驾驶红色雪佛兰小轿车从西安长安送完女朋友返回西安,当行驶至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外西北角学府大道时,撞上前方同向骑电动车的张妙,后药家鑫下车查看,发现张妙倒地呻吟,因怕张妙看到其车牌号,以后找麻烦,便产生杀人灭口之恶念,遂转身从车内取出一把尖刀,上前对倒地的被害人张妙连捅数刀,致张妙当场死亡。杀人后,被告人药家鑫驾车逃离现场,当车行至郭杜十字时再次将两情侣撞伤,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获,后被公安机关释放。2010年10月23日,被告人药家鑫在其父母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投案。经法医鉴定:死者张妙系胸部锐器刺创致主动脉、上腔静脉破裂大出血而死亡。
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故意杀人罪犯药家鑫被依法执行死刑。


01、案例一:帮助同学,聚众斗殴
某大学学生胡某因与另一学院学生张某发生矛盾,便找来其两个同学,打了张某一顿。张某同学徐某得知后,叫上十几个同学,去帮张某出气。带着木棒等工具,冲进胡某寝室,殴打胡某及其同学。在打斗中,徐某持木棒打击胡某头部,致胡颅脑损伤,成植物人。徐某被以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另有三名同学分别被判处1到4年不等的刑罚。







4、大学生常见
犯罪行为
大学生年轻幼稚,思想单纯,生活阅历浅,识别能力低,容易受不良环境的诱惑,看问题肤浅,不良心理如逆反心理、争强好胜心理、享乐攀比、好逸恶劳心理、嫉妒嫉恨心理、激情冲动心理等,是诱发大学生违法犯罪动机和行为产生的一些重要心理因素。
大学生要注重心理调节,形成健康心理,预防不健康心理引发的违法犯罪在自己身上发生:
一、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
二、积极进取,乐观向上,不沉溺网络;
三、学会释放自己内心的郁闷;
我们应当从中受到启示
1、慎交友。牢记古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要同那些心术不正的人交往,更不要和校外的劣迹者同流合污。
2、立大志。每个青少年都应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没有良好的思想,就不会有正确的行为我们应该立大志,苦学成才。
3、讲正气。一定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遇事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要有自己的主见,且不可盲从。
4、敢维权。每一个青少年都应学法、知法、懂法、用法,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如何预防
违法犯罪
01、电信和网络诈骗预防
转换想法,不要以为,受骗者都是低智商的。网上曾报道:清华大学教授都被骗1千多万元,不要以为你的智商比清华大学教授还高。诈骗分子玩的不是智商,玩的是科技、玩的是专业:
一、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受害者,不要把自己想想的那么高明,要树立终身防骗的意识。
二、要尽可能保护个人隐私,不要轻易公布个人信息。
02、暴力伤害犯罪的预防
伤害案件是比较多而且后果严重的刑事案件,为了尽可能避免伤害,大家应做到:
一、避免与有行为劣迹、品质恶劣、性情暴怒的人接触和发生冲突。
二、与他人发生冲突和纠纷时,尽量避免矛盾激化。
三、同学之间,以和为贵,避免恶语伤人,不专横霸道,遇事要理智,不要感情用事。
四、受到暴力侵害时,要灵活应变,不要刺激加害者,以减少被害程度,事后立即报案。
03、性侵害犯罪的预防
特别对女生同学提几点建议:
一、不要单独在偏僻无人的地方行走,夜间最好不要单独外出;遇到陌生人纠缠和诱骗,要果断摆脱。
二、不要网恋或轻信网友,即便见面也要在公共开放的场合。
三、不单独和熟识男孩相处过久;不要轻易相信对方的承诺,举止沉稳、行为朴实、不轻浮,严格要求自己。
四、及时报案,将有关物证保留好,积极配合调查,调整心态不极端。
04、增强安全防范意识,远离违法犯罪
保管好财产,不轻信陌生人;
预防毒品侵袭,不沉溺网络暴力色情;
健康心理,远离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