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本站首页    法律规章    正文

大学生法律避坑指南①|校园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发布日期: 2025-10-12   浏览次数

生活

中的法律

从踏入校园的那一刻起,选课、实习、租房、社团活动…… 看似普通的校园日常,其实藏着不少容易被忽略的法律风险。不少同学因为缺乏法律意识,一不小心就可能陷入纠纷,甚至影响学业与生活。今天,我们就聚焦校园场景,拆解那些高频 “法律坑”,教你如何安全避坑!

01个人隐私要注意

在办信用卡,电话号码,入职证明,或者任何其他事情,需要你的身份证复印件时,一定要记得用蓝色/黑色签字笔,在正面(有你个人身份信息的那面)分别加注下述字样:“(本身份证复印件)仅用于(20XX年X月X日)办理XX银行XX信用卡用,他用无效,再复印无效。”加注文字不得遮挡身份证号码,但是应当适当覆盖身份证个人信息部分,以防裁剪后再复印。

注意:

不管多亲的朋友同学,如果找你借身份证或者复印件的话绝对不能答应。不少同学就是因为身份证复印件随便给人,或者把身份证借给别人,就被拿去申请了P2P贷款或者信用卡,到时候发现莫名其妙欠了一大笔债,找平台平台找不到人,然后被债主天天逼债,搞的没法正常学习生活。

02他人名誉勿侵犯

在互联网上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许多同学都喜欢上微博等论坛“灌水”,享受畅所欲言的快乐。大家也许会注意到,论坛上有时会出现意见不合而相互攻击的情况。那么,现实生活中的人是否要为自己在虚拟的网络中所发表的过激言论负责呢?

答案是肯定的。

03治安管理需遵循

1. 校园盗窃

你是否也曾经遇到饥肠辘辘点了外卖准备美餐一顿犒劳自己却发现外卖被偷,或是私人物品放在公共场合在离开的几分钟里便消失不见的情况?这种校园盗窃行为屡见不爽,我们要运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①保护现场,及时报案。

②收集与案件相关的证据;如监控录像、目击者证词。

③电子产品银行卡等被盗窃应及时挂失电话卡、银行卡,防止进一步造成财产损失。

2. 寻衅滋事

如果霸凌人,为了逞强要威风,寻找精神刺激,对不特定学生强拿硬要,任意损毁或者占用少量财物,构成寻衅滋事,可处拘留、罚款的处罚。《治安管理处罚》第26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一)结伙斗殴的;(二)追逐、拦截他人的;(三) 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四)其他寻衅滋事行为。

3. 敲诈勒索

如果霸凌人故意损毁受害学生少量财物,或者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威胁或者要挟手段,索要少量财物的,处拘留、罚款处罚。《治安管理处罚》第49条,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04学术造假切勿碰

临近毕业季,“论文代写”“代考必过”“无线电作弊”等文字又出现在了大学生们的交流群里,有些甚至连同联系方式一起明目张胆的被贴在墙上、写在厕所门上……在当今的激烈竞争环境下,一些同学可能因承受巨大压力而想走上学术造假的道路,这显然是一种违法违规行为,也违反了道德,对个人和社会都有很大的害处。2018年7月,教育部部署严厉打击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行为。要求严肃责任追究,对不履行主体责任的学位授予单位和负责人要进行处罚和问责;对履职不力、所指导学生的学位论文存在买卖、代写情形的指导教师,要追究其失职责任。对参与购买、代写学位论文的学生要给予开除学籍处分,已获学历证书、毕业证书要依法予以撤销和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