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本站首页    安全知识    正文

安全无小事:大学生日常安全须知

发布日期: 2025-11-06   浏览次数

筑牢安全防线

共建平安校园

让我们共同将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行到底!

亲爱的同学们,提升安全素养刻不容缓。让我们自觉遵守行为规范,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无论是在宿舍生活、社交活动,还是交通出行,网络购物等,安全问题都不容忽视。这份大学生安全教育指南,为同学们筑牢安全防线,共建平安校园。

一、人身安全

人身安全是大学生完成学业、享受校园生活的一切前提,它要求我们时刻保持对环境和他人的警觉。

1.防范暴力侵害:避免深夜单独前往偏僻地段,与同学友善相处,谨慎处理感情纠纷,学会拒绝。

2.保障活动安全:在体育、实验、实习和外出活动中,遵守规程,做好防护,预防意外伤害。

3.掌握应急技能:学习并掌握在火灾、地震、踩踏等突发事件中的自救与逃生知识。

4.警惕社交风险:不轻易相信陌生人,谨慎参与校外聚会,防范在陌生环境中受到侵害。


二、财产安全

稳定的经济基础是安心学习的保障,守护财产安全关键在于培养防盗防骗的主动意识。

1.防盗:

(1)妥善保管电脑、手机、钱包等贵重物品,离开宿舍、图书馆时务必随身携带或妥善安置。

(2)离开宿舍、教室、实验室时,无论时间长短,都务必随手锁门、关窗。

(3)对陌生人进入宿舍或楼道要保持警觉,发现形迹可疑者应主动询问并及时向宿舍管理员或保卫处报告。

2. 防诈骗:

(1)警惕电信诈骗:严防刷单返利、冒充客服/公检法、虚假征信(注销校园贷)、网络交友等骗局。

(2)牢记核心原则:不轻信、不转账、不透露个人信息和银行验证码。

3. 防陷阱:

警惕非法“校园贷”和传销组织,寻找兼职、实习时需核实单位资质,不缴纳任何形式的押金或抵押证件。

三、心理健康安全

内心的坚韧与平衡是应对成长挑战的强大内核,维护心理健康与保障身体健康同等重要。

1.情绪管理:学会识别和应对学业、人际、就业等压力带来的焦虑、抑郁情绪,培养积极心态。

2.人际关系:掌握沟通技巧,正确处理与室友、同学、老师及异性之间的关系,化解矛盾。

3.积极求助:遇到无法自行排解的心理困扰时,主动向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或专业机构寻求帮助,切勿积压

秀米科技

四、网络安全

主题文化

网络是虚拟的,但风险是真实的。在数字世界中保持清醒和自律,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

1.信息保护:不随意在网上泄露个人身份证号、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敏感信息,谨慎填写各类网络问卷。

2.言论负责:文明上网,不造谣、不传谣,拒绝参与网络暴力,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3.防沉迷与不良信息:自觉抵制色情、赌博、暴力等不良信息,防止过度沉迷网络游戏和虚拟世界。

五、消防安全

火灾无情,预防为先。消防安全关乎每一位同学的生命,任何麻痹大意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1.用电安全:

(1)在宿舍内严禁使用热得快、电炉等大功率违章电器,不私拉、乱接电线。

(2)定期检查电线、插线板和电器,发现老化、破损、冒烟或发出焦糊味时,立即停止使用。

(3)不用湿手、湿布触摸或擦拭带电的电器、插座和开关。

2.杜绝火源:不在宿舍、教室、图书馆等禁烟场所吸烟,不乱扔烟头,不焚烧杂物。

3.知识技能:了解消防器材的位置和使用方法,熟悉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掌握火场逃生基本技能。

六、交通安全

规则记于心,平安始于行。交通风险无处不在,维护交通安全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

1.规范出行: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不闯红灯,不做“低头族”,行走时注意观察路况。

2.骑行与驾驶:骑行电动车、摩托车时佩戴安全头盔;驾驶汽车时系好安全带,绝不超速、酒驾或疲劳驾驶。

3.乘车安全:选择乘坐正规运营的交通工具,拒绝“黑车”,外出时将行程分享给亲友。

4.交通标志展示图


七、生活与健康安全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支撑繁重学业和多彩生活的基石,健康的身心是实现一切梦想的起点。

1.食品安全:

(1)注意饮食卫生,尽量在食堂或正规餐馆就餐。

(2)少吃“三无”外卖和街头不洁食品。

(3)警惕“美食”诱惑:少吃高油、高盐、高糖的零食和饮料,不采食、不购买不明野生菌类和野菜。

2.疾病预防: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传染病高发期做好防护(如戴口罩、勤洗手),按时接种疫苗。

3. 规律生活: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长期熬夜,坚持适度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筑牢健康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