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本站首页    安全知识    正文

事关校园安全,这些内容小亲们要知道!

发布日期: 2025-04-30   浏览次数

校园安全

校园安全问题犹如隐藏在平静湖面下的暗礁,时刻威胁着学生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关乎着每一个学生的未来、每一个家庭的幸福,更对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下这些关系时刻关系着我们每位学生的校园安全问题。

维护校园安全靠你我他

一、学生应自觉遵守校园治安管理

1.严禁携带管制刀具,因其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和攻击性,一旦进入校园,就如同埋下了一颗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对学生的人身安全构成直接威胁。

2.禁止在校内吸烟,这不仅严重危害吸烟者自身的身体健康,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还会对周围的人造成二手烟危害,影响他人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3.禁止打架斗殴。我院对打架斗殴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坚决予以严厉打击,努力营造一个文明、友善、和谐的校园环境。学院对于打架斗殴、为打架提供器械、作伪证的,视情节给予处分。

二、学生应严格重视住宿安全问题

1.在宿舍内存有酒精炉等燃火用具、违章电器(除学习辅助用具或教学用具以外的电器均视为违章电器)的,拥有者无法证明确实未曾使用的,给予警告处分。

2.在宿舍内使用酒精炉等燃火用具、违章电器(除学习辅助用具或教学用具以外的电器均视为违章电器)的,给予严重警告处分。

3.私自改动或破坏学校电器装备、电源线、电话线等公共设施的,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4.损坏消火栓等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的,视情节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5.因违章用火,用电等引起火灾的,给予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

6.擅自使用公寓走廊内监控器插座电源接电的,视情节给予警告以上处分。

7.除以上条例外,宿舍内禁止饮酒、禁止吸烟、禁止打麻将等赌博行为。

三、学生要平时关心心理健康问题

学生群体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应当养成主动关注自我心理状态与及时察觉他人情绪变化的良好习惯。具体而言,既要通过定期自我反思、情绪记录等方式,客观评估自身压力承受能力、情绪波动规律及潜在心理需求,也要在人际交往中保持敏锐观察力,通过语言沟通、行为表现等细节感知同伴是否存在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倾向,形成"自省+共情"的双向心理关注机制。

四、学生应谨慎看待网络信息安全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群体已成为网络空间最活跃的参与者,却也成为电信诈骗、网络钓鱼等新型网络犯罪的重点侵害对象。

当前针对学生的网络陷阱已突破传统模式,呈现出智能化、精准化特征,包括:AI诈骗——犯罪分子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合成同学语音视频,模仿辅导员要求转账;二维码陷阱——共享文档、活动海报中嵌入恶意二维码,扫码即触发木马程序;求职钓鱼——伪装知名企业HR发送虚假offer,骗取培训费或个人信息等。

学生要树立起数字主权"意识,既要善用网络赋能学习生活,更要保护好个人信息与财产安全。

五、学生应关注公共卫生安全问题

学校公共卫生涉及食品卫生安全、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传染病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健康教育、校园环境及公共场所卫生等多项工作,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及时了解公共卫生安全知识,个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宿舍应定时通风、消毒,食用安全卫生的食品,在寝室储备应急药品。另外,若发现身边出现传染病情况,应第一时间保护好自己并将情况上报给辅导员。

六、学生应时刻警惕交通安全问题

在教学楼内,学生要警惕上课、下课人流高峰时期,避免出现踩踏事件。

在学校范围内,避免因走路看手机而与行驶车辆相碰,或是踩入破损井盖。

在校外,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时不要闯红灯、看手机、带耳机;乘坐交通工具在安全区域等候,上车要抓好扶手,确保安全;独自一人乘车时要与家人开启行程分享;恶劣天气减少出门次数。

要速度不是效率的代名词、便利不应以安全为代价、侥幸心理是事故的导火索。唯有将交通文明内化为肌肉记忆,才能在安全的路上行稳致远。

七、学生应广泛涉猎法制安全问题

大学生常见的四大高危法律风险领域有:

1.网络空间:技术犯罪,开发抢课外挂程序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利用爬虫技术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超5000条即入刑)。内容侵权,剪辑影视作品上传短视频平台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AI换脸,制作同学恶搞视频构成肖像权侵害。

2.经济活动:兼职陷阱,代购走私物品涉嫌走私普通货物罪(案值超10万即达刑事立案标准);金融风险,出借银行卡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流水超20万可判三年);校园贷,"砍头息"合同违反民间借贷利率上限规定。

3.学术行为:考试舞弊,组织四六级替考构成组织考试作弊罪。

4.人际交往:暴力冲突,打架致人轻伤二级以上构成故意伤害罪(量刑起点六个月);网络暴力,致人抑郁自杀可能承担精神损害赔偿;偷拍裙底,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八、学生应不断加强实习安全意识

学生在实习期间可能会遭遇到劳动权益受损、职场性骚扰、操作设备不当导致工伤、信息泄露等问题。学生要了解实习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并主动维护自身权益,将安全作为职业发展的基础,必要时一定要与辅导员及时联系,寻求老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