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本站首页    安全知识    正文

国家安全?这事儿和我有啥关系?高校师生必看的安全指南来啦!

发布日期: 2025-04-14   浏览次数

国家安全?这事儿和我有啥关系?高校师生必看的安全指南来啦!

高校师生必看的

 

安全指南来啦!

 

 一、国家安全≠神秘莫测,这些知识你必须知道

 

1.国家安全的“新定义”

你以为国家安全只是军队和特工的事?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国家安全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网络等12个领域。比如你随手拍摄的军事基地照片、在社交平台分享的敏感信息,都可能成为危害国家安全的隐患。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把“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安全稳定供给”摆在了国家安全的首位。

 

2.高校为何是安全教育主阵地?

数据显示,高校学生已成为境外间谍机构渗透的重点目标。2023年某高校学生因兼职“学术调研”泄露科研数据,涉案金额超千万元。

 

二、 身边的国家安全案例分享

 

案例一:引诱偷拍泄密事件

 

2024年4月初,某市国家安全机关发现,境外间谍利用虚拟定位软件勾连某涉密科研基地附近的高校学生,以“交友”和“招聘兼职”的名义诱骗学生拍摄、发送该基地照片。

 

案例二:社交平台泄密事件

 

大学生小张喜欢旅游和摄影,一次在旅行途中,他来到一个靠近军事管理区的景点。看到周边独特的军事设施,小张出于好奇拍摄了许多照片,发布到社交平台上。很快,这些照片引起了一些不明身份网友的关注,他们不断询问拍摄地点等详细信息。小张一开始并未在意,一一回复。后来经学校老师提醒,小张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泄露了军事机密,给国家安全带来了潜在威胁。这一事件也给全校师生敲响了警钟,社交平台上的分享并非毫无风险。

 

案例三:非法向境外出售种子事件

 

2022—2023年间,国内某农业科技公司原总经理朱某某与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在国内设立的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为捞取个人经济利益,朱某某以“合作制种”名义,先后向对方违规出售5种亲本稻种,获得了超出正常售价的回报。国家安全机关依法对其17名涉案对象给予行政处罚。

 

 

三、 必须明白的“安全红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七十七条,公民有义务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维护国家安全,我们要: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保护国家秘密与信息安全。主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等法律法规,了解国家安全的内涵,通过官方媒体了解国内外形势,警惕境外势力渗透、分裂势力活动等威胁,严守学术与科研机密,防范网络风险,为维护校园与社会稳定贡献力量。


1.这些行为要警惕!

随意接受境外机构资助的科研项目

在社交平台晒涉密场所定位

向不明身份者提供内部资料

 

2.安全防护“三字诀”

:识别可疑信息,警惕“高薪兼职”“学术交流”陷阱

:发现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立即拨打12339

:关注“中国反邪教”“国家安全部”“保密观”等官方媒体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