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宣传很重要
踏入大学校园
自由与成长并行
法律
就是我们
前行路上的坚实护盾
在这片充满活力与梦想的校园里
普法宣传至关重要
它不仅是规则的普及
更是为我们的青春保驾护航
法律基础知多少

宪法
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与立法依据。它系统规定国体政体、国家机构设置等根本制度,明确公民享有的言论自由、受教育权等基本权利及纳税、服兵役等义务,通过规范国家权力运行和保障公民权利,奠定依法治国根基,既是治国安邦总章程,也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宪法至上


民法
民法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与当代大学生日常密切相关。网购商品退换规则、宿舍租赁协议、校园兼职权益等均受其规范,涵盖财产权、合同、侵权责任等领域。通过明确权利义务界限,既保障消费交易安全,又维护人格尊严,为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提供基础法律保障,确保公平诚信的校园生活秩序。
以人为本


刑法
刑法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法律,以罪刑法定原则明确界定故意杀人、盗窃、故意伤害等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法律后果。在校园场景中,其规范作用尤为显著:当发生暴力欺凌、财物盗窃等刑事犯罪时,司法机关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通过有期徒刑、罚金等刑事处罚实现惩戒功能,既维护校园安全秩序,又以强制力震慑潜在犯罪行为,为大学生营造法治化成长环境。

惩恶扬善


法律走进校园

校园里的雷区行为


偷窃
部分同学因法律意识淡薄,在宿舍、图书馆等场所盗取他人手机、电脑等财物,一旦涉案金额达刑事立案标准,公安机关将依法处理,面临拘役或有期徒刑等刑罚,留下案底影响升学就业。
拒绝偷窃


校园贷
一些非法平台以"零首付""低息秒批"为诱饵,利用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实施套路贷。实际签约时暗藏高额利息、手续费等霸王条款,形成利滚利债务陷阱。部分催收公司甚至采用暴力威胁、骚扰亲友等非法手段,严重侵犯学生人身权益,涉嫌敲诈勒索等刑事犯罪。

考试作弊
在考试中作弊,不仅违背学术诚信,情节严重的还可能违反校规校纪,面临警告、记过甚至开除学籍处分;组织作弊等行为还可能触犯刑法,构成组织考试作弊罪。

筑牢防线,远离犯罪
增强法律知识
主动学习民法典、刑法等基础法律知识,积极参与校园法治讲座、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通过案例分析掌握权利义务边界,明确网络借贷、考试作弊等行为的法律后果,既能规范自身言行,也能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筑牢校园法治防线。
理性消费
树立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理念,拒绝盲目攀比和超前消费。面对手机、潮牌等带来的消费诱惑,应优先通过自身的劳动所得,如凭借专业技能兼职、积极参加勤工俭学等合法途径,来满足相应的消费需求。若需借贷,务必选择银行助学贷款等正规金融机构,警惕"零利息""秒到账"等虚假宣传,避免陷入校园贷债务陷阱。


诚信为本
考试与学术研究中需严守学术规范和道德准则,以诚信立身治学。抄袭论文、考试作弊等行为不仅违背学术伦理,还将面临成绩无效、学位撤销等严肃处理,甚至影响个人学术声誉与未来发展。


同学们
法律既是约束
更是保护
掌握法律知识
远离违法犯罪
让我们在大学校园里
安心逐梦
度过
充实又安全的青春时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