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法律法规

普法课堂| 这份大学生普法指南请收好!

发布日期: 2025-04-02   浏览次数 10


青春启新程,少年奔万里

大学校园有想象中的美好

但也有你们意料外的“风雨”

大学生朋友们在校的学习和生活中

应该关注哪些法律问题呢?


 关于校园贷

校园贷指在校学生向各类借贷平台借钱的行为,许多学生有贷款需求,却缺乏认清借贷、规避风险的能力。同时还有一些不规范的借贷平台通过降低贷款门槛、隐瞒资费标准、诱导过度消费等手段,使同学陷入借贷陷阱,成为了校园里的高利贷。大学生需要意识到校园贷存在的危害。

 

 

 案例:

大学生刘某,通过“校园贷”借钱用来和男友花销,结果陷入泥潭。其借来自用的本金不到5万元,欠款却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本息合计高达50多万元。由于还不起钱,其裸照被在网上曝光,家人也被催债电话骚扰。刘某的借贷情况就属于校园“套路贷”。校园套路贷犯罪集团在实施犯罪时,通常以利诱方式寻找目标,通过签订翻倍还款借条,制造虚假银行流水,制造逾期、认定违约等套路,一步步让受害人深陷其中,因此仅凭借款人一己之力很难摆脱“套路贷”。对此,民法典明确禁止高利放贷,借贷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刘某可以拒绝超额还贷,并根据当地市场利率确定利息。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面对“套路贷”,像刘某一样的受害人应当选择报警并寻求司法保护。


 关于网上发言


许多同学都喜欢上微博等平台“灌水”,享受畅所欲言的快乐。大家也许会注意到,论坛上有时会出现意见不合而相互攻击的情况。那么,现实生活中的人是否要为自己在虚拟的网络中所发表的过激言论负责呢?答案是肯定的。

 

 

 小贴士: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国际联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以及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信息。违者由公安机关处以警告或罚金,情节严重的将追究其刑事责任。

所以同学们以后在网上记得要慎言慎行,当然,必要时也别忘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考试作弊


你以为只是违纪?可能已触犯刑法!

某高校学生小李为通过考试,购买作弊设备并在考场使用,被监考老师当场发现。最终,小李因涉嫌“组织考试作弊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法律知识

考研前,小刘在网上认识了自称“考研命题组老师”的人,对方称有渠道搞到考研真题答案,小刘信以为真,花高价买下答案,并将其分享给同寝室准备考研的同学。关于小刘的行为,考研属于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小刘的行为可能涉嫌违法犯罪。


 “不知情”可以免责吗

法律不认可无知者无罪” 

大学生小王误入网络兼职群,协助“刷单”后被警方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调查。小王辩称不知情,但因其行为客观上为诈骗提供了帮助,仍需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知识

小李在网上看到有人收购二手银行卡,觉得能赚点外快就把自己的银行卡卖给了对方,后因对方利用该银行卡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小李被警方调查。小李称自己不知道这是违法的。按照相关法律知识,通常法律认识错误不能免责,小李可能构成犯罪。

 

法律是大学生活的“安全网”,

知法守法方能行稳致远。

作为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应

知法、学法、守法、懂法

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祝大家有一个愉快的校园生活!

愿每位学子在法治阳光下,书写无悔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