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本站首页    工作动态    正文

大学生反诈普法指南:11类常见骗局拆解+法律维权攻略

发布日期: 2025-11-02   浏览次数

导语:为什么骗子总盯着大学生?

刚入校园的萌新、急于兼职的学长、备战考研的学霸、准备实习的应届生……社会经验相对不足的大学生群体,正是诈骗分子重点瞄准的目标!

据2024年公安部刑侦局联合教育部发布的《全国高校电信网络诈骗分析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高校涉诈案件中,大学生受骗人数占高校受骗总人数的82%;其中刷单返利、冒充熟人借钱、虚假兼职三类骗局的案发量最高,合计占大学生被骗案件总数的71%。

进入2025年,骗局迭代速度进一步加快,AI换脸、演唱会门票代买、境外间谍诱骗、招生录取诈骗等新型套路层出不穷——有人因兼职套路被骗走学费,有人差点因“内部招生名额”误入陷阱,更有学生因警惕不足,无意间触碰国家安全红线!

今天这篇「反诈普法干货」,覆盖10类高发骗局+法律维权指南,码住转发给同学吧!

大学生高发诈骗类型 & 真实案例(10类全覆盖)

01

刷单返利诈骗:“简单操作,日入300”是陷阱!

案例回顾

某高校大二学生小李,在朋友圈看到“点赞刷单,首单返利50元”的广告,添加客服后,先小额刷单获得返利。随后客服以“大额单返利更高”为由,让小李转账2000元,之后便失联,小李累计被骗3500元。

套路拆解

小额返利获取信任→诱导大额转账→失联跑路

普法要点

刷单本身属于违法行为(《电子商务法》禁止虚假交易),遭遇此类诈骗,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可向公安机关报警或通过“国家反诈中心APP”举报。

02

校园贷/培训贷诈骗:“无抵押、低利息”背后是高利贷!

案例回顾

大三学生小张为购买新款手机,通过非正规平台办理“校园贷”,借款1万元,约定月息5%,但实际扣除“服务费”“砍头息”后,到手仅7000元。逾期后,对方以“滞纳金”“催收费”为由,将欠款滚至3万元,还威胁上门催收。

套路拆解

低息诱惑→隐性收费→暴力催收

普法要点

校园贷的利率红线是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简称LPR,是银行常用的贷款利率参考基准)的4倍,按照当前标准对应年利率是14.8%,若贷款年利率超过该数值,超出部分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而且大学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法律明确禁止给他们发放校园贷。要是真遇到暴力催收别慌,可以向银保监会、教育部举报,必要时也可以寻求法律援助。

03

冒充客服/快递诈骗(基础版):“订单异常”“包裹丢失”别轻信!

案例回顾

大四学生小王接到“淘宝客服”电话,称其购买的商品质量有问题,可办理“双倍退款”,并要求小王点击陌生链接、填写银行卡号和验证码。小王照做后,银行卡内8000元学费被转走。

套路拆解

冒充官方身份→编造理由(退款/理赔/冻结)→诱导泄露隐私/转账

普法要点

凡是要求“点击陌生链接”“提供验证码”“转账汇款”的客服,100%是诈骗!应通过购物平台官方渠道核实,切勿私下联系。

04

冒充客服(屏幕共享升级版):“理赔要共享屏幕”?13万瞬间被转空。

案例回顾

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学生小吴,接到“包裹理赔客服”电话,添加微信后按提示下载“XX云会议APP”,开启屏幕共享。对方先转500元“理赔款”,再谎称“金额有误需退还300元”,诱导小吴操作手机银行。诈骗分子通过屏幕共享获取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最终转走13万余元。

套路拆解

小额理赔获信任→诱导下载小众APP→开启屏幕共享窃密→转账盗刷

普法要点

屏幕共享=“裸奔”!任何客服要求开启屏幕共享、远程控制手机的,都是诈骗(《刑法》第266条诈骗罪)。被骗后除报警外,需立即联系银行冻结账户,防止资金二次转移。

05

网络兼职(刷单+交友陷阱):“刷单能约见异性”?5000元充值后被拉黑。

案例回顾

2025年1月,某高校学生小周浏览网页时,发现“刷单+交友”APP,客服称“完成刷单任务可安排异性约见”。小周先充值3000元完成5笔任务,后被以“操作失误账户冻结”为由,又充值2000元,最终被拉黑,累计被骗5000元。

套路拆解

“刷单+交友”双重诱惑→充值解锁“福利”→编造冻结理由逼续充→失联

普法要点

5000元已达诈骗罪“数额较大”标准(《刑法》第266条),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警惕“兼职+社交”复合型骗局,凡是要求先充值的,直接拒绝。

06

网络交易诈骗:“代买演唱会门票”?6000元付款后失联

案例回顾

2024年12月,追星学生小陈刷短视频时,在明星演唱会预热视频下留言求购门票,随后收到“代买者”私信。双方约定以6000元购买2张门票,小陈微信转账后,对方承诺两天内邮寄,后续却失联拉黑。

套路拆解

瞄准追星需求→私信提供“内部购票渠道”→微信转账无担保→收款失联

普法要点

购买门票应通过官方平台,私下交易无保障。6000元属“数额较大”,报警时需提交转账记录、聊天截图,协助警方锁定对方微信实名信息。


07

求职/实习诈骗:“入职先交保证金”都是骗子

案例回顾

应届生小陈在某招聘APP上看到“新媒体运营实习生”岗位,面试后对方要求缴纳“服装费”“培训押金”共1500元,承诺入职后退还。小陈缴费后,对方以“岗位调整”为由拖延入职,最终失联。

套路拆解

虚假招聘信息→收取各类费用→失联

普法要点

《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向劳动者收取财物。求职时遇“先交钱再入职”“高薪低要求”,直接pass!

08

国家安全陷阱:“美女博主约拍”?实则境外间谍窃密。

案例回顾

西藏某高校学生小杰,在社交平台收到自称“旅游博主小椰”的合作邀请,对方以“拍摄小众景点”为由,要求提供边境军事管理区附近空镜素材,承诺高额报酬及实习机会。小杰察觉异常,拨打12339举报,最终国家安全机关锁定境外间谍组织,揭露其已诱骗100余人窃密。

套路拆解

伪装“博主/猎头”接近→以“兼职/合作”索要敏感区域素材→利用高薪掩盖窃密目的

普法要点

根据《反间谍法》第4条,此类行为属间谍活动,若构成犯罪(《刑法》第111条),可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大学生需牢记:边境军事区、涉密单位周边素材不可随意拍摄,遇可疑要求立即拨打12339举报。

注:12339是国家安全机关设立的全国统一举报电话,2015年11月正式开通,旨在方便公民和组织报告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或线索。

09

兼职培训诈骗(帮信罪风险):“短视频剪辑月入过万”?高额培训费是骗局。

案例回顾

大连“常青树”培训团伙,以“包教包会短视频剪辑、轻松月入过万”为诱饵,骗取大学生高额培训费,实际无法提供兼职渠道。受害学生集体报警后,上海警方抓获嫌疑人,法院以诈骗罪定罪。

套路拆解

“技能培训+兼职保障”打包宣传→收取高额培训费→无法兑现承诺→逃避责任

普法要点

本案区别于“虚假广告罪”,核心是“非法占有培训费”,符合诈骗罪特征(《刑法》第266条)。警惕“先付费再推荐工作”的培训,避免既被骗钱,又因参与虚假兼职卷入“帮信罪”(如协助转账、刷流水)。

10

AI换脸诈骗:“同学视频借钱”?小心是AI合成的。

案例回顾

吉林某大学生李某,接到“同学”视频电话求助借钱,对方称“急事急需周转”。室友察觉视频中“同学”表情僵硬、声音卡顿,果断报警。民警到场后与“同学”视频对峙,揭穿其用AI换脸伪造身份的骗局,阻止李某转账。

套路拆解

获取受害人社交账号照片→AI合成人脸/声音→冒充熟人视频借钱→催促转账

普法要点

2025年中国信通院与中国移动智家中心联合开展的调研显示,针对国内公众进行的AI换脸视频识别测试结果表明,仅21%的参与者能准确识别所有深度伪造视频;其中“熟人AI换脸视频”的识别错误率更是高达68%,多数人会因“呈现的是熟悉面孔”而轻易相信内容的真实性。若“熟人借钱”,通过非视频的电话(如直接拨打对方常用手机号)、当面沟通,或让对方说出你们约定的专属暗号,再次核实身份。若发现人脸被滥用,可依据《民法典》第1019条追究侵权责任,同时举报诈骗账号。

反诈普法核心:骗子的后果&你的维权途径

01

诈骗分子要担什么责?

• 诈骗金额≥3000元,构成「诈骗罪」(《刑法》第266条),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

• 诈骗金额≥3万元,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金额≥50万元,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 涉及间谍活动,依据《反间谍法》《刑法》第111条,最高可处无期徒刑;

• 滥用AI获取公民信息,可能同时触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刑法》第253条之一),数罪并罚。

02

被骗后如何维权?

1.立即止损:停止与骗子联系,冻结银行卡/支付账户;

2.保留证据:聊天记录、转账截图、通话录音、对方账号(微信/手机号/APP名称);

3.紧急报警:拨打110或到就近派出所报案,涉及国家安全拨打12339;

4.辅助举报:通过“国家反诈中心APP”“96110反诈专线”提交线索;

5.资金追回:联系银行申请冻结对方账户,向微信/支付宝申请“延时到账”或退款。

大学生防诈 “六不原则”(务必牢记!)

1.不轻易点击陌生链接、下载小众APP;

2.不随意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验证码,不开启屏幕共享;

3.不相信“无风险、高回报”的兼职/投资/培训;

4.不向陌生账号转账,哪怕对方自称“客服”“同学”“博主”;

5.不办理非正规校园贷,不私下购买演唱会门票等稀缺资源;

6.不向他人提供敏感区域照片、视频,遇可疑合作先核实。

反诈公式速记

• 做任务+小额返利+大额投入=刷单诈骗

• 网恋交友+嘘寒问暖+介绍投资=“杀猪盘”诈骗

• 网络贷款+先交钱=虚假贷款诈骗

• 快递丢失+3倍赔偿+要验证码=冒充客服诈骗

• 内部消息+高额回报+提现受限=虚假理财诈骗

• 涉嫌违法+安全账户=冒充公检法诈骗

• 招聘广告+录取+保证金=求职诈骗

• 航班取消+退改签+转账=机票诈骗

• ETC失效+认证链接=ETC诈骗

• 客服退费+扫二维码=客服退费诈骗

• 熟人视频+急用钱=AI换脸诈骗

• 博主约拍+敏感区域=间谍陷阱

• 代买门票+微信转账=网络交易诈骗